同城300快餐不限次数_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_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学院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学院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按着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部署与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66人、校内兼课教师19人、校外兼职教师14人,校外兼课教师6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17人占25.76%,中级职称11人占16.67%,初级职称9人占13.63%;硕士研究生26人,双师素质教师47名。

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教师队伍规模偏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中坚层次教师偏少。第二,缺少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三,教师科研意识相对薄弱,教师的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同样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及江苏省两级“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按照“重在培养、积极引进、改善结构、提高水平”的建设原则,以专业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战略,积极创新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断优化人才与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才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与师资队伍,为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坚持“质量优先,数量适合,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立足当前,瞻顾长远”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主线,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动力,努力实现师资队伍的总体规模稳定,保证合理、适中的生师比;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创新团队建设的突破;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目标定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支校企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

(三)建设具体目标

1、合理规划师资队伍,总量适度超前。到2020年高职在校生规模达4000人以上,生师比控制在17:1左右;其他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教育、继续教育在校生达到6000人规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00人,兼职教师达到150人以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市场变化情况,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师生比。

2、通过有计划培养和分期分批引进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65%以上,并努力提高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力争重点建设的专业都能引进一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32%左右。

3、按省级标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1-2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2名,建设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4个;每个专业群至少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培养3-5名骨干教师,聘请2-4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构建一支师德高尚、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双师型”特色鲜明、综合素质高、专业应用能力、教学与实践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满足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

4、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明确目标和计划,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使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85%以上,力争专业课教师100%具有“双师素质”,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中,有50%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

5、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逐年递增人才引进经费,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教师3-5名,重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并采取更优惠的政策,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6、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培育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加快高水平师资建设步伐 。

依托集团优势,加强与人事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兄弟院校联系,建立人才引进制度,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专门制订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大幅提高柔性引进人员待遇,大力实施人才柔性引进;以国家、省、市和大型企业各类人才工程和科技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实施工程为依托,培养一批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骨干,使之成为区域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精英人才。

(二)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科学组织、合理选拔,使教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突出,并热心于学校建设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重点选拔培养30名左右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通过学历学位进修、访学与培训等途径,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区域、行业领域有影响力专业人才。

(三)加快“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造师资条件

加大“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名师的培养力度,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和资助“双师型”教师进行业务进修、交流培训、项目开发等,搭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平台。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的地方政府机构、企业生产一线,参加顶岗实践或者挂职锻炼,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地方、企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教师既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把教师参加地方、企业实践情况计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和晋级的重要依据。通过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对教师培养的杠杆作用,在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国内外深造、科研项目等方面为“双师型”教师开辟通道,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四)加强外聘教师队伍的管理,有效破解专兼职师资队伍中存在的发展难题

进一步完善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充分借用社会资源,弥补专业教师不足。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兼职教师聘请的政策扶持,发挥合作企业的优势与潜力,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储备制度,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在学校挂职,使专业教师专兼比例达到1:1,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明确和规范兼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管理,健全兼职教师考核机制,改善兼职教师工作条件,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五)强化教研科研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与社会服务能力。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确保获得立项的科研课题的层次和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完善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协调配套和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评价体系,实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措施的具体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内容的规范化。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影响力,提升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层次。

(六)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按照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要求,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精干化”的管理队伍。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逐步扩大竞争性干部选拔力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逐步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提升中层干部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干部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完善干部岗位履职考核办法和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加大干部队伍培养力度,重视培养选拔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和能带动专业发展、团队成长的“双带型”干部;完善相关政策,优化管理机构设置,合理配备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进修,使广大管理人员更加安心本职工作,努力钻研管理业务,提升管理工作能力与水平,更好地履行管理工作职责;高度重视编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控制数量、提升质量、提高待遇,使编外人员增强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更好地发挥编外人员在学校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保障

贯彻落实学校的人才强校战略,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在学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转型发展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使命感,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工作抓紧、抓好。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重点工程”常抓不懈。把师资队伍建设列入学院主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对全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2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学院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和人事处、教务处、各系部负责人组成。人事处为学院师资管理工作部门。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日常具体工作,组织实施师资评聘、考核、引进、招聘、进修出访等工作。 教务处为师资管理工作的协管部门。负责开展全院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按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提出师资的年度需求计划,负责学院外聘教师的招聘工作。 各系(部)负责本部门师资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本系(部)所属专业师资需求的调研,提出师资配备意见。协同人事处、教务处把好教师“入口关”,抓好考察、试讲环节。制定本系(部)专业人员5年继续教育计划,提出年度进修培训意见。并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人员执行计划的情况。做好本系(部)教师聘后管理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各教研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要定期分析教研室教师状况,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抓好重点,落实到人,坚持始终,务见成效。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与协调。成立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系(部)、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计划,修订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考核与评价体系,做好相应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系成立相应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结合本系实际具体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及学科、教学名师、教师团队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师德教育、培训、监督、考评制度,完善“优先体现教师利益、有利于教师成长、激励教师奋发向上”的政策制度,引导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力宣传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增强行政管理、后勤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提高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积极倡导科学、求实、创新精神,开展经常性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严肃处理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违法行为,提高教师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自觉性,营造培养良好师德的学术环境。

(三)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岗位聘任与考核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为契机,对现行人事人才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完善已有制度,制定新的制度。消除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随意性、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序性,进而推进学院的制度文明建设,促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由经验管理转向制度管理。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规范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各项制度建设中,首先优化岗位聘任与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证考核工作公平公正,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严格绩效考核,通过贡献和水平来调节薪酬;完善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办法,建立科学的晋升机制;以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分类分级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职称评审与聘任机制。

(五)增加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学院从财务预算中单列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并不断提高经费比例,实行专款专用,专门用于教师培养培训开支。包括人才引进工作经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费;创新科研启动经费;教师进修攻读学历学位培训费。同时,积极改善广大教师的生活待遇,在薪酬奖励方案中,重点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

校区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城合欢路8号

电话:0527-80805123 0527-80805132

  • 官方微信